当前位置:梦归>都市言情>建城从召唤大学生开始> 第113章 渗透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3章 渗透(1 / 2)

南风领地面积还有人力不够。 领地还有许多未开采的矿产需要一大批的人力将其变现。 沈南意在友利镇开厂也是因为这点。 硝石矿、铜矿等矿石在沈南意刻意的找寻后发现含量不少的矿源地。 甚至友利镇附近还有一片埋在浅层的煤矿。 在友利镇的工厂沈南意主要是开硝石厂、煤厂还有炼铜厂。 硝石对南风领地的贵族来说,可不陌生。 夏天便是他们使用硝石数量最多的一个季节,硝石的化学名称为硝酸钾,溶解到水里的时候会吸收热量让温度降低,所以小盆里面的水就会结成冰。 用硝石制冰方法较为简单,在一个大盆里面倒一些水,再放入一些小盆,小盆里面也倒一些水,然后再大盆里面倒入硝石,这样小盆里面的水就会结成冰。 用硝石制冰来消暑是贵族常用的手段,这个时候的硝石就比较昂贵。 而硝石又是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加热到334°C即分解放出氧,工业上则是制造火柴、烟火药、黑火药、玻璃的原料和食品防腐剂等。 沈南意在制造火药时没有购入硝石就是因为硝石价值正值高峰期,不划算。 之前应无言人工制硝正好解决了火药的硝石问题,但是南风领地的火药储存在友利镇出兵时消耗一空,沈南意为了让火药生产量提高上来,单单靠人工制的硝远远不能满足。 而现在已经进入十一月,如今的硝石较为便宜,沈南意便可以从友利镇购入大量的硝石。 但是如果一旦再次步入炎热的天气,硝石的量必定不足,所以沈南意决定自己开采硝石。 在友利镇设厂也是这个目的,硝石矿距离友利较近,可以先在友利镇开采好硝石再运送到南风领地,这样一来省时省力。 煤矿的话,异世界的人类暂时还未发觉其中用处,沈南意决定抢占先机,至少友利镇这附近,煤矿有一处算一处,不嫌多。 铜矿厂建在友利镇的郊外,这是为领地的电力系统提供材料。 将来在领地全面铺设电力,就需要大量的铜线。 现在买的铜在实验阶段还够用,但是铺设电力时可能就会到了捉襟见肘之时。 所以还是得先备上。 炼铜就是将含铜量较为丰富的铜矿石与木炭投入炼炉中炼成粗铜块然后就是精炼成精铜。 这块的技术主要是炼炉,这题南风领地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经验。 所以铜厂在友利镇就可以置办起来。 三个大厂招了大批的工人,虽然沈南意开的工资比不上南风领地工厂的工资但是对于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说倒是一处不错的去处。 三个厂附近都有员工宿舍,全部都是砖房。 也正是因为这三个厂的建立后,友利镇的居民才对南风领地有了实质性的印象。 普通居民并不关心什么领地的大事,他们只在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但是南风领地太过高调而引人注意。 从打败友利镇的军队开始,南风村的名字频频传入友利镇的居民口中。 先是大批量的招工然后开始建厂建房子。 这些房子的材料全部都是一块块整齐的“砖头”,友利镇的居民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后来等到真正建房子以后,他们才发现用一种叫做水泥的粘合剂混合这个“砖头”就能建出一座坚固的房子。 这房子比大多数友利镇居民的房子还要好得多。 青砖沈南意是直接就地取材现造的,所有技术方面的都是沈南意从南风领地带过去的南风领地居民还有玩家负责。 加上每一门技术步骤经过拆分后就很难泄露出去。 友利镇的居民建好三个工厂和员工宿舍后就对南风领地加深了不少的印象。 而接下来南风领地在友利镇开设的李氏纸铺还有西式甜点的分店彻底让南风村进入了友利镇居民的视野。 这南风领地看着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但是很多居民对南风领地抱有了好感。 一部分的人在厂里工作工作着,就发现平时去员工食堂吃的饭菜味道美味,比友利镇饭店做得还要好吃。 于是就有了一部分友利镇的居民迁入了南风领地,成为了南风领地的正式居民。 不过这还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并没有迁居的想法。 南风领地在友利镇不断刷好感的同时,沈南意又打入了友利镇的粗盐市场。 在精盐足够供应领地之后,沈南意就在友利镇开了一个食盐商店。 帕特在沈南意这里交易到大量的精盐后就回到了兰蒂斯圣城。 帕特的精盐卖给王国的贵族还有其他人,这和沈南意抢占友利镇的精盐市场并不冲突。 精盐在南风领地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而南部海边的盐厂每天依旧源源不断的生产几百包的精盐。 布袋的制作沈南意完全交给了西丽娅,现在西丽娅成为了领地第一个开厂的原住民,每天西丽娅的厂里都会接到来自盐厂的大连话订单。 其实一开始可以用布袋装盐,后来沈南意发现每一次居民来买一包盐就会用掉一个布袋,这样太过浪费,于是沈南意正式在食盐商店附近推出了瓦钵和陶罐。 居民可以在食盐商店附近的陶瓷店购买瓦钵用来装盐,并且推出了新的购买方式。 买盐不需要布袋的话,买三袋盐只需要5银币,还便宜了1银币,这样一来大多数人就会选择第二种购买方案,如此便节省了布袋。 而沈南意在友利镇售卖的精盐一袋5银币,其中西丽娅工厂布袋的订单就多出自友利镇。 因为精盐刚刚进入友利镇,瓦钵之类的光是南风领地都很热销,供少于求,只能勉强维持自给自足。 所以友利镇的精盐则是多用布袋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